洛阳日报9月11日A03版报道:从美国硅谷到中国洛阳,相距“十万八千里”,但对“洋博士”彭先兆而言,这只是“一个筋斗云”的事儿!
今年7月1日,彭先兆的“洋博士”团队正式落户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而这背后,“河洛英才计划”功不可没。
“很震撼!”彭先兆说,“‘河洛英才计划’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无论我的团队今后是否能够获得资金扶持,仅仅是洛阳亮出的这种对人才的态度,就足以让我们下定决心要在洛阳干了。”
今年6月,洛阳出台“河洛英才计划”,先后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引起了海内外众多顶尖人才的关注。彭先兆是被吸引的留美博士之一,他作为物理学博士,是SVision Research, Inc.创始人、SVR(一家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初创公司,由多名留美博士创立)第三代超高速光学相干层析(OCT)3D成像系统首席设计师,拥有产品核心技术专利,主要负责产品设计、研发及公司运营。
一个博士团队,在美国硅谷发展前景良好,为何会不远万里,选择来中国腹地洛阳实施他们的项目?
彭先兆说: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齐活”了!
“硅谷的技术水平是世界领先的,但要实现产业化成本却不低,我们5个人的团队在硅谷保留了实验室继续进行技术研发,而产业孵化则选择回国进行。回国时的确考察了很多城市,也有沿海城市,但与洛阳比较后发现,洛阳才是最合适的。有‘天时’,洛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浓厚;有‘地利’,洛阳的服务意识和创业环境很好;有‘人和’,支持回洛创业的人很多,我们目前与产品未来的合作方都有很好的接触。”彭先兆这样总结。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人才政策方面手脚还要放开一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洛阳不仅有开放的视野和胸怀,打破了过去很多条条框框,更拿出了“真金白银”!
“河洛英才计划”的实施,正是为了营造英才云集的好氛围,培育创业创新的好土壤,让创新人才和团队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洛阳市委领导多次强调,要营造识才、爱才、惜才、容才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人才倍增、人才集聚的良好局面,真正把洛阳打造成白领集聚的洼地,让各类人才在洛阳乐得其所。
正因此,洛阳才不断升级人才战略,同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
正因此,洛阳才让彭先兆这位“洋博士”发出了“服务好得让我都觉得不好意思”的感叹!
“从与我们接触过的洛阳政府官员身上,你看不出来他是一个‘官员’,反而总给人一种‘服务员’的感觉,加上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和浓厚的创业氛围,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在洛阳一定是能做成事的!要不然,即便是 你说得天花乱坠,我们也不敢来。”彭先兆为洛阳的服务意识和发展环境竖起大拇指。
对于创业,彭先兆带领的“洋博士”团队在洛阳做出了这样一个规划—成立中美合资视微(河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基于第三代OCT技术的眼科3D成像技术,立足中国市场,进军全球市场,把企业打造成国家精密光学医疗设备的龙头企业,开发的产品在2017年进入市场,每年可产生2亿元的产值,利税3000万元。
“洋博士”团队的实力和详尽的规划,同样得到了洛阳的认可,被评估专家组推荐为首批“河洛英才计划”高层次创业团队,认为该团队来洛后能一举打破高端OCT设备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填补国内在高端OCT影像设备市场的空白,通过引入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可以进一步带动洛阳市精密光学、精密机械及医疗影像软硬件的发展。
今年以来,洛阳经济立足于“挺”、着力于“升”,目前已经坐实上升的趋势,这已成不争的事实。
而“洋博士”团队来洛阳创业,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顶尖人才涌向洛阳,为加快洛阳崛起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这同样已成不争的事实。
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鼓励创业创新、尊重各种人才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高端企业、高端资本、高端技术向这个城市集聚,才能领风气之先、抢发展之机!
在“河洛英才计划”首批申报团队中,无论是清华教授,还是“洋博士”团队,他们来洛创业,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脉络——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结构调整也带来了人才需求转变,洛阳对创业创新的顶尖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引进人才的目光也从中国延伸向了整个世界。与此同时,洛阳越来越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人才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实现人才资源配置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高端化、高匹配,推动我市经济真正进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当然,还有一个共识也必须强化——洛阳看重的顶尖人才,绝不是只看你发了多少论文、拿了多少专利、顶着多少头衔,而是把目光瞄在了产业化上,你必须能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多依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天下英才来洛一展抱负,与洛阳本土人才互融共生,把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热情激发出来,汇集成为创新发展的巨大动能——洛阳的胸怀如此宽厚博大,洛阳的前景也必定“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