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科技东路游园正式对外亮相。一大早,游园里就聚集了不少前来遛弯的市民。小游园南侧,是一片约800平方米的阳光大草坪。虽已入秋,但小游园内仍有成片花海,开得正艳。游园位于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张衡园与毕昇园之间。该园地势南高北低,规划南北长525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可为周边多个社区和500多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服务。
四季常绿,赏景休闲
从蓬莱路转入科技东路,一路向北走,游园的美景就一一展现在眼前——绿植环绕的林荫广场、美丽如画的阳光大草坪和趣意盎然的雨水花园。游园内,大家三五成群,或在游园内散步,或坐在草坪上闲聊。他们的身后,百日红、合欢等花开正艳。
四季有花、四季常绿,是该游园的景观特色之一。这里,春有樱花、玉兰、海棠、红叶李,夏有百日红、合欢,秋有木槿、金桂,冬有腊梅,同时搭配有大叶女贞、黄金槐、栾树、茶条槭(qì)等。
科技、文化与生态交融
从南往北徜徉在游园中,处处可见体现科技与生态环保理念的景观、设施:造型独特、融合古代活字印刷术与现代魔方艺术的地标建筑——“精神堡垒”;草木繁盛、生机盎然的“林荫广场”;可举行多种户外活动的“阳光大草坪”;利用天然雨水与亲水植物打造的“雨水花园”;象征着科学与梦想的特色景观亭等景观,与科技园整体建筑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体系,可满足科技工作者和附近居民运动、聚会、休憩等需求。
“游园的建设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据园区景观工程师介绍,该地块原是一个荒沟,南北两侧最高落差有9米多。为打造良好的景观效果,也为让市民游园更舒适,建设中对该地块进行了回填。建成后的游园分为南北两个地块,中间以园路自然分割。其中,北侧地块借由该地块整体南高北低的地形特征,在地势低洼处打造出一座体现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水花园。
北侧的“阳光大草坪”面积有800平方米,草坪下约30厘米的地方有PVC管网铺设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经过滤后通过管网汇集到草坪北侧的雨水收集井内,再沿着地势向北流入“雨水花园”四个呈阶梯状排列的小水池,使雨水成为游园景观的一部分。
旱季时,雨水花园呈现“枯山水”(一种缩微式园林景观造型)的特色景观效果。下雨时,落入草坪的雨水,会顺着草坪种植土下方预埋的盲管,汇集进雨水收集池,然后顺着管道流入雨水花园的景观湖中。盲管每隔30厘米处,就有雨水孔,盲管外包有无纺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防止暴雨天雨水外溢,还能过滤雨水中的泥沙。
雨水花园景观湖旁种植的再力花、芦苇、菖蒲,水中种植的睡莲等水生植物,既为花园增加了景致,又有净化雨水的功能,整个游园可谓一步一景。
科技创新+用心服务
为给大家休闲、健身提供便利,游园内还配套有公厕、座椅等便民设施。9月底前,游园西侧还将建成一个笼式篮球场和一个羽毛球场。
“游园内配套建设笼式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很贴心。”28岁的张磊在园区企业耕云社,从事农耕文化创意工作,平时酷爱打篮球。笼式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等健身场所预计9月底即可投用,能在工作之余到游园中放松身心,出出汗,令他很憧憬。